(资料图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实习生赵嘉璐 上海报道
9月7日,全球环境科学家大会暨第七次全球环境展望第二次作者研讨会主论坛在上海召开,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位代表齐聚一堂,共谋全球环境治理大计。作为本次大会的核心分论坛之一,2023世界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会能源可持续发展平行分论坛同步召开。
本次分论坛由同济大学、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行委员会主办,同济大学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承办,21世纪经济报道协办,吸引了来自政府、高校、协会、企业等百名中外嘉宾,共话全球能源转型与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打铁还需自身硬。”对于如何推动绿色低碳、能源转型,晶科能源ESG负责人姚臣谌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根据不久前披露的半年报数据,2023年上半年,晶科能源共向全球销售光伏组件约30.8GW,全球累计出货组件超过165GW,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练好内功,加强上下游合作。”姚臣谌表示,提供更高效更绿色的太阳能组件解决方案就是晶科能源正在践行也将继续坚持的绿色低碳转型之道。
同时,作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解决方案企业之一,晶科能源在2019年加入了RE100气候承诺,并在2021年末承诺加入科学碳目标,将绿色低碳转型的目标领域从自身拓展到供应链,开展低碳发展实践。
“ESG肯定是实打实干出来的,不能戴高帽,需要有扎实可验证的数据作为支撑。”姚臣谌介绍道,去年晶科能源已经达到了50%的绿电覆盖率,其中四川、云南和马来西亚的三个基地更是实现了100%。“这些数据看似简单,但背后代表了一系列的措施和努力。ESG的背后需要有一系列的管理、治理架构、企业战略等作为支撑。”姚臣谌说道。
但对于当前ESG的评价体系,他也提出,尽管有一系列参数指标评价要求,ESG评级还是相对有其局限性。“过去的十年,我们中国企业把光伏组件的成本降低了90%,加速全球碳中和进程,但对于这样的推动绿色转型的具体成果并不会在ESG报告或者评级里体现。”
基于此,他认为包括晶科能源在内的企业当前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落地的优秀实践其实是超过ESG评价范围的,因此在未来,“企业需要超越ESG评价体系去做好绿色转型,持续以更出众的社会实践讲好自身故事,引领人类走向更美好的可持续未来。”
关键词: